烟霞洞内石刻造像从五代至今历经1000多年,在长期自然营力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造像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环境地质病害,影响了文物的长期保存。因此,需对烟霞洞造像进行抢险加固处理。
烟霞洞造像区为西湖南山造像文物保护区之一,地处五代吴越、南宋时期政治、学问核心区域,文物遗存集中,学问积淀深厚,烟霞洞造像为杭州洞窟造像中古老的一处,其五代十六罗汉造像为目前国内发现的较早的石刻十六罗汉造像之一。洞窟内的造像始造于五代后晋天福、开运年间,此后于宋、清、民国各有增凿或替造。烟霞洞坐北朝南,深36m,洞内造像利用山岩、应势凿置,十分自然。2006年5月25日西湖南山造像(慈云岭造像、烟霞洞造像、天龙寺造像)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飞来峰造像。
杭州烟霞洞,也经受不住岁月的侵蚀。暑天太热也想休息下了。这段时间烟霞洞处于抢修阶段。
主要保护措施:洞内裂缝临时封堵工程;烟霞洞顶部裂缝灌浆工程;洞顶局部区域防渗处理工程;建立保护区排水系统;帷幕灌浆试验工程。
该工程主要是中国学问遗产研究院设计,华东建设进行施工,三狮集团特种水泥有限企业提供工程材料。历时半年的维修,将会在2017年十一黄金周之前完工